欧美一级爽aaaaa大片,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国产999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優秀范文 醫學影像專業培訓

醫學影像專業培訓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9-25 11:21:1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醫學影像專業培訓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 人才培養;創新;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3-0258-02

0 引言

高等醫學教育擔負著加快知識創新和醫學人才培養的重大歷史責任,培養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與能力是高等醫學教育迎接新世紀挑戰的必然選擇。

1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1.1 創新辦學理念 醫學院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下,以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為契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醫學教育的發展特點,創新教育教學觀念,充實內涵建設,不斷升華治學理念,創新辦學模式,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學院領導班子樹立和培養創新的意識、創新的銳氣,不斷總結規律,優化整合資源,不斷創新和完善學院人才管理體制,大力培養引進學科帶頭人和業務技術骨干,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1.2 修訂培養方案,優化課程結構 2009年學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據本科醫學教育培養目標,積極調整課程結構,擴大專業內涵,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培養模式在以專業課程為基礎上,加入社會學,藝術,語言文學等課程,使得醫學課程與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相結合、同時將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結合起來,真正使培養方案科學、合理。

1.3 重新修訂實驗教學大綱及實習教學大綱 對機能學實驗教學大綱進行多次修訂,減少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積極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并編寫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材》。形態學及其他各學科的實驗課程設置也進行了調整和更新,補充增加了新的內容。同時根據學生實踐的實際情況及教學醫院的反饋意見,修訂了臨床醫學專業,影像學專業,護理學專業臨床實綱。

1.4 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研究 2007~2010年承擔《臨床技能的考核的探索與實踐》等9項延安大學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苗乃周教授參與的“創新實習基地管理模式提高學生實踐水平”教育改革成果獲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并獲得陜西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提高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改革實踐”獲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設立并啟動了“PBL教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等《醫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項目10項;發表教學論文數十篇。

2 重視學科建設

2.1 加強學科建設 為了突出特色專業、重點專業,我們不斷加強學科建設,現批準臨床醫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生理學》、《組織與胚胎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建成《生理學》、《組織與胚胎學》、《護理心理學》校級精品課程;建設臨床醫學校級特色專業;《病理與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為校級重點扶持專業;主編、參編高校教材10余部。

2.2 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 近些年學院重點對機能學實驗室、醫學實驗中心、護理學實驗室、影像學實驗室、檢驗學實驗室、醫學模擬中心進行了補充性建設。例如在醫學模擬中心進行各專業的臨床技能培訓與考核。醫學統計學利用計算機軟件在互動數字化教室進行實驗教學等。

3 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目前我校共有陜西省人民醫院、西京醫院、唐都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第二附屬醫院等二十七所教學基地,延安市疾病控制中心等兩所預防實習基地。這些教學基地分布在陜西省內各個地區,大多為三級以上醫院,承擔我校臨床醫學、高等護理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和麻醉學五個專業的本科和專科見習、實習教學任務,生均床位數超過了1.2張,實習生每生實際管理床位≥6張。從2007-2010年連續召開4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研討會,加強了校、院交流,促進了溝通,達成了共識,校、院對教學的投入逐步加大,添置了教學設施、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辦學質量,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在學校、醫院的共同努力下,教學基地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室,部分教學醫院還建成了模擬示教室,這些教學設施的投入對加強我校醫學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讓學生樹立大衛生觀念,人道主義精神,因此我們利用預防實習學生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融入到社區服務的實踐中。

4 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4.1 注重實習前的培訓教育 實習前,要求學生了解和熟悉醫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種醫療制度,并進行醫德醫風及服務行為規范等專題教育。

第2篇

關鍵詞:病案管理;問題;措施

病案是指醫務人員按規范記錄患者疾病表現和診療情況的病案,它客觀地、完整地、連續的記錄了患者的病情變化、診療經過、治療效果及最終轉歸,是醫療、教學、科研的基礎資料,也是醫學科學的原始病案材料。由醫療機構的病管理部門按相關規定保存。不僅有紙質,還有電子文檔、醫學影像檢查膠片、病理切片等保存形式。

1 病案抽查中存在的問題

1.1病歷記錄不準確、不完整,主要有:①漏字、錯字、別字,標點符號不規范,尤其易出現同音字、諧音字錄入錯誤。②漏填或錯填患者信息。例如:首頁缺項多、患者住址不祥細,身份證號碼不填或亂編,為了治愈和好轉率把其他診斷寫成主要診斷、診斷名稱和手術名稱不規范、有輸血患者血液成份不填、患者血型不填寫、手術切口等級和愈合情況填寫錯誤等等。③手術科室手術患者缺少術前談話記錄、術前討論等記錄。

1.2病歷記錄不規范:①中藥方劑加減未分析原因,未辨證。②輔助檢查出現異常未分析。③特殊檢查無原因分析、無患者或家屬簽字。

1.3病歷記錄不及時,未按規定在24h內書寫首次病程記錄,48h內沒有上級醫生查房記錄,72h內無主任醫師查房記錄。

1.4病歷記錄不認真,自我院從2011年施行電子病歷后,出現了許多前后病程記錄自相矛盾的現象,多是因為復制、粘貼相同病歷后未認真檢查所造成的。

1.5"紙質病歷"與"電子病歷"內容不一致 由于電子病歷還未

具有法律效力,目前醫院采取"紙質病歷"與"電子病歷"雙軌制管理辦法[1],因醫生工作不嚴謹,容易造成同一份病歷的紙制版與電子版內容不一致,影響病歷的真實性。

1.6病歷上交不及時,有時達到1個月以上出院的病歷仍沒有上交,或借出的病歷歸還不及時,有時甚至出現丟失的現象。

2 病案管理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2.1科室建設問題 存在著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能不完善、科室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硬件設施與醫院規模不適應等現象。

2.2管理問題 管理不到位出現借出病案不及時歸還,甚至遺失的問題。

2.3專業技術水平問題 病案室工作人員編目準確率不高,軟硬件投入失衡,復合人才缺乏。

2.4管理理念落后于醫院的發展 醫院對病案管理不夠重視,仍停留在原有的經驗管理上,仍以保管型的工作方式為主

3 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機制,增強法制觀念 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機制,除要求相關的醫務人員落實三級責任制外,對病案管理人員同樣嚴格要求,不但要遵守病案管理制度,還要有高度的質量意識,同時要加強培訓,提高全員的法律意識。普及檔案法,提高管理者檔案意識,加強檔案制度建設。領導重視是檔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檔案管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醫院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要大力宣傳檔案工作,使醫院領導、醫院管理者、醫院職工充分認識檔案的重要性,更好地支持檔案管理工作。措施方面,應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將檔案管理納入各科室責任目標中,責任到人,與考核獎懲掛鉤,從制度上強迫各科室加強檔案管理工作。

3.2加強病案的全程質量控制 建立臨床醫生、科室質控、病案室及院級四級質量控制機制,同時加強檢查的力度,由原來的1個月一檢查,轉變為1w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相關質量控制人員,情節嚴重的全院通報。病案是醫院檔案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病案書寫的教育,提高對病案嚴肅性的認識,使醫務人員從思想上以予以重視,養成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落實病案書寫規章制度,加強病案書寫規范化的培訓,要實行專人負責。實行監督制度,對病歷實行抽查,有獎有罰,要使職工明確病歷既反映了一個人的敬業精神和態度,也反映了醫療質量的好壞。

3.3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將病案管理納入各科室責任目標中,責任到人,與考核獎懲掛鉤,從制度上強迫各科室加強病案管理工作。才能使醫院病案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更上新臺階。健全制度,明確職責,拓展檔案的歸檔范圍。建立科學的檔案管理體系,健全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是檔案管理的關鍵。通過建立檔案管理科,明確職能,將醫院各個門類、不同載體的檔案統一管理,統一考核,使檔案管理與醫療業務同步考核評價,同步發展。同時,要拓展檔案的歸檔范圍。目前醫院正處于醫改的深入調整階段,面臨諸多新的問題。因此,拓展歸檔范圍,加強有關內容的收集是檔案工作的新課題。如醫院經營方面,基建項目資料、經濟核算方案、專家聘用合同等材料應實行歸檔收集。所以,要進一步健全檔案管理組織,落實專人收集。

3.4重視人才培養,提高人員素質 病案管理人員素質直接影響病案管理水平。要將病案人員培養納入醫院人才培養計劃,全面提高病案管理人員素質,通過學歷教育、專業培訓、進修學習等手段,提高業務水平,建立病案管理人才梯隊,適應病案業務發展,不斷總結探索病案管理工作及業務發展規律,全面提高病案管理人員素質,推動病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5重視醫院檔案管理規劃,保證檔案建設與醫療業務建設同步發展。醫院檔案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醫院在制定中長期規劃中,應充分考慮檔案管理的設計和建設,要根據醫院發展規模和需要,不斷增加投入,提高檔案管理的建設力度,使檔案管理的用房條件、設備配置、人員配備、業務培訓、管理水平等綜合實力與醫院的業務發展相適應。

4 討論

醫院病案管理對醫院發展、醫學研究乃至醫療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現代醫學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因素。醫院病案不僅涉及到本院的歷史發展,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各種健康資料。它是指導協調醫院各項醫療工作正常運行的重要參考資料。

總之,加強檔案管理,提高醫院檔案利用率對醫院及醫學科學的發展意義重大。在衛生事業改革進入攻艱階段和醫學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改進檔案管理及利用方式,為醫院學科建設做好鋪路石,也為人民健康事業及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加強醫院病案管理在醫院管理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第3篇

關鍵詞:病案質量控制醫療保險需求影響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556-01

隨著我國醫療保險的全面開展,醫療保險給病案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保障部門根據醫療保險的醫療記錄審計的具體要求,提出了完整的醫療記錄規范,要求其必須準確掌握醫療保險的基本規范,重點把握病歷書寫質量的幾個控制點。通過對醫療記錄和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可以建立質量控制標準,保證獎勵和懲罰制度的實施。因此,加強醫療保險和病歷書寫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其他活動的進行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使病案書寫更加規范化,更好地為醫療保險管理服務。

1病案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療保險的正常程序運行

當前我國實施的醫療保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國家強制性的法律保障,直接由政府的醫療保險管理組織來協調管理;另一個是由個人自愿購買的商業保險,由保險營利機構負責接收和賠付醫療保險的保險險種??茖W合理的病案管理與醫療保險機構保存要求能為醫療保險的正常程序運行提供一個可靠的依據。醫療記錄不及時,不完整,不僅體現醫療保健的質量是不嚴謹的,也給理性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更高的難度,而且令教學和科研工作使用不可靠的數據。

病案也可以為衛生醫療成本提供準確的信息,有利于患者和醫療醫院醫療行為檢查部門的監督,也能提供醫療保險的支付和結算管理的客觀依據,使社會保障機制可以有效地控制醫療費用的開支,杜絕浪費,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確保醫療保險的正常程序運行。

2病案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療保險的糾紛處理

醫療記錄的保管也會影響保險索賠中的糾紛處理。如沒有完善病案管理科學,不能提供記錄數據將直接影響患者得到合理的補償。

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醫院的發展與完善,病床周轉率普遍提高,也減輕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然而,有一些疾病的檢查和實驗室報告的結果,患者還未完成。這就需要醫生來獲得各種檢驗報告來進行病人的醫療記錄,使完整的醫療記錄得以保證。比如,手術及麻醉記錄必須詳細記錄操作的全過程,包括麻醉深度,術后和術中輸血,輸液和其他藥物的使用條件。在記錄過程中,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記錄正確,及時和完整,二是人工材料植入必須填寫“醫療材料植入使用登記表”,還有詳細的書面的產品名稱、規格、生產批號、生產單位和其他信息,因為人工植入材料在不同的醫療保險支付方式不同。有時醫生不相關的病史采集或筆誤,又或者患者故意隱瞞最終導致保險索賠失敗。還有治療項目取消部分應及時用紅筆填寫具體時間,簽上大名,以免造成重復計費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醫院實施醫療記錄,是監督機構檢查的重要內容,是與醫療機構支付的住院患者的醫療保險費用直接相關的依據,關系到醫院的經濟效益。

隨著醫療和社會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醫療保險中有著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醫療記錄,住院病案管理作用日益突出。同時伴隨著醫療記錄使用次數的增加,當前醫療糾紛頻繁發生,迫切需要提高病案質量。

3病案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療保險的支付和結算

入院記錄包括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結果,診斷,治療計劃?,F在的疾病,過去的疾病歷史描述對保險索賠是很重要的。現病史的患者和家屬的主訴多種多樣,缺乏邏輯的疾病記錄成為醫療保險糾紛的焦點。疾病既往史是病人的一般狀態之前的健康記錄,比如有急性,慢性傳染病史,藥物過敏史,手術或嚴重的外傷史及其他重要的疾病歷史。根據發病時間序列記錄,還有疾病的鑒別診斷以及相關疾病在鑒別診斷中也應詳細地記錄,確保無誤。

醫療記錄和醫療檔案是病人的醫療活動和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全過程的原始記錄,它關系到醫療機構的支付費用,與住院患者和醫院的經濟利益直接相關。同時,醫療保險的支付和結算醫療費用還是以此病案質量為依據的。很多情況下,醫療價值是通過病歷質量反映出來的,所以加強病案質量管理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關鍵,也是確保醫療安全的關鍵。

4小結

病案管理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的質量控制將直接影響醫療記錄,因此病案質量控制工作必須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隊伍。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其次,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病案管理涉及范圍廣,需要引入多元化的知識型員工,以適應病案管理現代化的新需求。第三,加強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教育,提升病案質量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這也是醫療技術水平的整體素質的一種反映。因此,提高病案質量需要全院醫療人員共同努力完成的,醫院領導必須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素質教育,提高全員質量意識,不斷推進病案質量管理的發展,以確保醫療保險制度的順利運行,有效、客觀地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黃江紅,趙豫,李群.加強病案環節質量管理 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J].中國醫院統計.2007(04)

第4篇

1 乳腺癌骨轉移

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約80%可發生骨轉移,骨轉移不可避免會伴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并發癥等;這些并發癥影響著患者的生理功能、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放射治療作為一種局部治療手段,可迅速抑制局部腫瘤進展,其治療骨轉移的機制在于其直接殺死腫瘤細胞和抑制骨轉移相關的破骨細胞活性[2];其止痛作用起效快而持久,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及穩定局部骨轉移灶,防止病理性骨折發生,促進病理性骨折愈合。放療的止痛效果較理想,韓守云等[3]應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8例伴有骨痛的骨轉移患者,中位劑量40 Gy/8次,(平均35~45 Gy/7~10次),近期止痛效果達100%提示三維適形放療對局限性骨轉移癌可以達到滿意的止痛和控制局部病變發展的效果。照射劑量的提高似乎對疼痛緩解時間有所延長;Yuzuru等[4]研究113例單部位骨轉移灶患者,接受中位劑量46 Gy的局部照射,中位隨訪時間40個月,絕大多數患者照射部位疼痛得以控制,僅1例患者隨訪至40個月時出現照射部位疼痛,其照射劑量為最低30 Gy,提示對于單部位骨轉移患者高劑量照射疼痛控制率高,持續時間久,生活質量好。照射分割方式在骨轉移治療中各有優劣,Chow等[5]對包括16個隨機試驗在內的5 000例骨轉移患者的薈萃分析顯示,單次照射(1×8 Gy)與多次照射(5×4 Gy,10×3 Gy)的總有效率分別為58%與59%,疼痛完全緩解分別為23%與24%,單次放療在疼痛緩解方面不低于多次放療;但單次放療后原照射部位需要再次放療者為20%,而多次放療需再放療的僅為8%,同時也提示照射總劑量提高可能改善療效控制時間。最近美國放射腫瘤協會公布了骨轉移姑息性放療的詢證指南,共篩選了1998~2009年相關文獻,最終選定了23個隨機性試驗,20個前瞻性單臂研究,4個系統薈萃分析,得出如下結論:①骨轉移灶外照射仍然是目前以及將來對伴疼痛、非復雜部位骨轉移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②許多前瞻性試驗顯示30 Gy/10次,24 Gy/6次,20 Gy/5次,8 Gy/1次的劑量分割方式均可達到良好的疼痛控制,副作用輕微;③多次長程照射后原發部位再次照射幾率低,而單次照射對患者治療及照顧方面更方便,價格更低;④再程照射安全、有效;⑤SBRT較適于脊柱轉移的首次照射及再次照射,但需要嚴格選擇適應證,并需要在經過專業培訓及有經驗的治療中心進行[6]?,F代精確放射治療作為骨轉移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在保護脊髓等正常組織的前提下給予靶區更高的劑量以期獲得更長效的癥狀控制。

2 乳腺癌肺轉移

肺是乳腺癌易發生轉移的器官,而且相當部分患者的轉移病變僅局限于肺部,肺轉移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輔以內分泌和生物治療。系統化療對延長生存有限,中位生存期為10~20個月[7]。相關文獻報道手術切除轉移灶能夠明顯提高部分乳腺癌肺轉移瘤患者的生存率,顯示出對轉移灶局部治療的意義[8]。而放療是肺轉移瘤治療的另一個手段,對兩肺廣泛播散且對放射有一定的敏感性的肺轉移瘤采用全肺照射加局部補量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9]。然而,對孤立性肺轉移灶采用常規放療技術照射,會使正常肺組織卷入較多,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性肺損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精確放療技術的應用在達到較好的局部控制率的同時,可使正常組織受照劑量降低到可耐受范圍之內。居小萍等[10]對42例肺轉移瘤患者共108個病灶進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近期總有效率為87.0%,1、2年生存率分別為65.3%和32.8%;中位生存期為1.5年;放療期間僅5例出現1~2級放射性肺炎。Siva等[11]回顧分析了一系列相關文獻,得出SBRT治療肺轉移灶兩年局部控制率達67%~100%。Ji等[12]應用螺旋斷層放射治療了31例轉移性肺癌,肺轉移中位數4.32個,局部控制率為87.1%。治療后1年總生存為60.5%,中位生存期為16月,而對于乳腺癌肺轉移其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分別為22個月及88.9%,1、2級放射性損傷分別為38.7%、9.6%。無3級放射性損傷發生。Kyle等[13]進行了一個多中心高劑量SBRT治療肺轉移的研究,入組38例,轉移灶為1~3個,9例患者接受大于48 Gy照射,29位患者接受60 Gy/3次照射;最終有30例患者共50個轉移灶可評估,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100%、96%;中位生存19個月,兩年生存39%,3級放療反應8%,無4、5級放療相關反應發生。Umberto等[14]報道了61例轉移灶為1~3個的肺轉移患者SBRT治療結果,共計77個轉移灶,轉移灶直徑7~45 mm,51個病灶接受26 Gy/1次照射,22個病灶接受45 Gy/3次照射,4個病灶接受36 Gy/4次照射,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89.0%、83.5%。26 Gy/1次與45 Gy/3次的局部控制率無明顯差異;1例患者出現3級放射性肺炎,2例患者出現2級放射性肺炎,無4級及以上放療相關副作用發生,提示精確放療控制局部肺轉移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肺轉移瘤治療后的生存率與許多因素有關,受到原發腫瘤是否控制、轉移的廣泛程度和綜合治療是否恰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SBRT是一種精確的放療技術,該技術采用大劑量分割的方式,使治療能在1~3周內完成,在肺轉移瘤的治療中有一定的效果,其定位精確,簡化和縮短了治療過程,患者的依從性很好,病灶周邊劑量跌落快,進一步保護了正常組織和危及器官。但SBRT在肺轉移瘤綜合治療中的價值、最佳分割劑量和總劑量,以及呼吸運動對精確治療的影響等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賽博刀系統作為一種新的放療設備,采用先進的影像引導技術,自動跟蹤患者靶區目標,實現圖像引導下實時的立體定向放療,對隨呼吸移動的肺轉移灶可能得到更精確的治療。

3 乳腺癌肝轉移

乳腺癌術后肝轉移患者的預后較差,目前乳腺癌肝轉移治療研究的熱點是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治療模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同時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提高生活質量。乳腺癌肝轉移(breast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BCLM)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影響乳腺癌預后較重要的因素,與其他部位轉移相比較,肝轉移對化療反應差,生存期短。50%可手術的患者在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后最終會出現遠處轉移,而肝臟是乳腺癌轉移的主要臟器之一,大約50%的患者會發生肝轉移,肝轉移后生存期明顯縮短,其中位生存期僅2~14個月[15-16]。因此,對乳腺癌術后肝轉移時肝轉移灶治療的效果也是影響乳腺癌治療預后的主要因素。正常肝臟是放射敏感器官,肝的外源性轉移癌的敏感性則根據原發灶病理的不同而不同,但轉移性肝臟腫瘤大都對放療敏感。常規的放療技術使得正常肝臟組織受照射體積較大,難以提高放療劑量,限制了其在肝轉移瘤中的應用。而精確放療技術的發展,固定及減少呼吸移動技術的不斷改進,對正常肝組織受照體積及劑量得以大幅度降低,在給予肝臟腫瘤致死量的同時,可以減少肝臟相關合并癥發生,使得放射治療成為肝轉移灶局部治療的一個有效方法[17]。Robertson等[18]曾對79例原發性肝癌患者放射治療結果進行分析,觀察了照射劑量與靶區及正常肝組織的關系,認為當受照正常肝組織的體積小于全肝體積的33%及占全肝體積的34%~67%時,靶區劑量分別為66.0~72.6 Gy及48.0~53.8 Gy是安全的。這也為放射治療在肝轉移瘤治療上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Lee等[19]應用SBRT治療68位肝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17.6個月,中位劑量41.8 Gy/6次,1年局部控制率71%,沒有出現放射性肝炎或觀察到其他3~5級肝毒性反應。Rusthoven等[20]報道了一個多中心實驗,47位肝轉移患者(轉移灶1~3個)接受高劑量SBRT治療36~60 Gy/3次,中位生存期20.5個月,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95%、92%,而只有1位患者出現3級放療毒性反應。證明SBRT治療肝轉移瘤是安全有效的。Claire等[21]分析42例應用賽博刀治療的肝轉移患者,3例患者治療兩次,轉移灶小于4個,共62個病灶,采用兩種劑量分割40 Gy/4次(26例),45 Gy/3次(19例),病灶直徑小于100 mm,1、2年局控率與總生存率分別為90%和86%,94%和48%,40 Gy/4次與45 Gy/3次局控率無明顯差異,僅1例患者出現急性放療相關反應,未出現4、5級放療反應,隨訪期內也未觀察到晚期毒性反應或放射性肝炎發生。賽博刀對肝轉移患者是一種可實行的、無創的治療選擇,對肝轉移患者能達到較高的局部控制率。

4 乳腺癌腦轉移

隨著乳腺癌診療水平的進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出現乳腺癌腦轉移的概率也在增加,對于腦轉移有著不同的治療方法,2011年NCCN指南推薦伴全身播散的1~3個腦轉移灶患者可選擇WBRT或化療;全身其他病灶控制良好的1~3個腦轉移灶患者可選擇手術+全腦放射治療(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或WBRT+立體定向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gy,SRS)或單獨SRS;對大于3個轉移灶的患者僅推薦WBRT,全腦照射標準劑量為30 Gy/10次或37.5 Gy/15次??梢姺派渲委熓悄X轉移治療的重要手段,WBRT作為腦轉移患者的初始治療手段已有50多年的歷史,目前仍是治療腦轉移患者的一個主要方法,因為WBRT不僅能緩解75%~85%乳腺癌腦轉移患者的神經系統癥狀,還提高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未經正規治療的腦轉移患者的自然生存期一般為1~2個月,而WBRT可將乳腺癌腦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4~6個月[22]。Akyurek等[23]報道49例經SRS治療的乳腺癌腦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是19個月。James等[24]對237例腦轉移患者進行放射治療,81%單純應用立體定向放療,19%應用立體定向放療聯合WBRT,總的中位生存期為8.5個月,其中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達到12.4個月;而單純立體定向放療與聯合治療在生存獲益上無明顯差異。美國神經外科協會組織統計了2009年之前近20年得相關文獻報道,建立了一個腦轉移治療的循證指南,該指南認為,目前腦轉移主要的治療手段為WBRT、SRS及外科手術,而全腦放療仍是標準的腦轉移治療方法,聯合治療優于單一治療;對KPS大于70分、顱外病灶控制較好的患者,WBRT+手術切除在腦轉移的局部控制方面要優于單純手術切除,WBRT+SRS在局部控制機神經功能改善方面優于WBRT,而對于單發腦轉移灶,WBRT+SRS可延長生存;在總生存、局部控制及神經功能改善方面,高劑量分割照射與低劑量分割照射同標準的30 Gy/10次的劑量分割方式相比無明顯差異[25]。由此可見,放射治療是乳腺癌腦轉移局部治療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治療方法。

5 結語

總之,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對乳腺癌發生、發展分子機制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遠處轉移的發生率不斷增加,遠處轉移已經成為影響患者生存及危害患者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治療觀念多以被動的、姑息的措施為主,療效較差。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高度關注與研究取得的結果令人鼓舞。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治療態度,手術、放療與化療的恰當運用與配合的綜合治療手段,對延長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大连市| 台北县| 碌曲县| 高唐县| 聂拉木县| 诸城市| 罗田县| 温宿县| 深泽县| 兰西县| 南涧| 和田市| 茂名市| 鸡东县| 门头沟区| 周至县| 安丘市| 定日县| 桂阳县| 乌海市| 正安县| 佳木斯市| 巴中市| 大丰市| 巴塘县| 抚宁县| 壶关县| 平昌县| 鲁山县| 府谷县| 军事| 寿宁县| 桂平市| 巴青县| 凤庆县| 松滋市| 大理市| 绵阳市| 金昌市|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