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學刊》雜志支付版面費的具體方式因雜志社的具體要求和流程而有所不同,若有相關需求,可選擇聯系雜志社或者咨詢在線客服。
一般來說,可以參照以下步驟進行支付:
一、獲取支付信息
錄用通知:在文章被錄用后,雜志社通常會發送錄用通知,其中會包含版面費的相關信息,如金額、支付方式等。
發票信息:根據需要,填寫或確認發票信息,以便雜志社開具相應的發票。
二、選擇支付方式
《陶行知學刊》雜志可能接受的版面費支付方式包括:銀行柜臺支付、在線支付、郵局匯款等。
三、提交支付憑證
支付完成后,請妥善保存支付憑證,如銀行轉賬回執、在線支付截圖等。并將支付憑證發送給雜志社,以便雜志社確認款項是否收到。
《陶行知學刊》雜志是由上海行知教育促進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自2023年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反映文化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探索文化規律,為深化文化改革、繁榮文化科學服務。
投稿咨詢投稿要求
1、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入挖掘其當代價值,把學陶師陶研陶踐陶活動中的所思、所感、所獲加以提煉總結,形成具有一定理論高度的原創性論文,確保文章“陶味”濃厚。
2、論文形式包括研究綜述、專題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個案研究、敘事研究、教育隨筆、教育活動案例分析等。
3、論文篇幅在 4000—8000 字左右。論文標題用宋體 3 號加粗居中;正文前要有“摘要”(200 字以內,楷體)、“關鍵詞”(3—5 個,中間加“;”號)和“作者簡介”(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職稱等)。正文一級標題小四號黑體,二級標題小四號楷體加粗,正文行距固定值 25 磅;文中注釋統一用腳注,文后附參考文獻,注釋和參考文獻要寫明作者(主編、譯者)、篇名(書名)、報刊名稱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頁碼等項內容。
4、嚴格學術規范、遵守學術道德,論文查重率應不超過15%,請作者提交在知網或萬方軟件檢測查重率的報告結果。
5、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6、本刊一貫堅持唯以文章學術質量論的用稿原則,請勿以任何方式影響審稿。
7、為了方便編輯部與作者取得聯系,投稿時請附作者信息,包括第一作者的姓名、單位、詳細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和郵箱,以及其他作者的單位。
8、稿件中所用名詞術語、人名、地名等的中、外文和漢語拼音均應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使用。計量單位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計量單位應使用字母符號而非中文符號。
9、參考文獻:僅限于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發行的主要文獻。本刊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10、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一般為國家或省部級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每個項目須給出基金編號。
收錄情況
在收錄方面,《陶行知學刊》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學術成果被廣泛認可和傳播的程度。
榮譽方面
《陶行知學刊》雜志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的獲得進一步證明了其學術水平和影響力。
《陶行知學刊》雜志作為文化類期刊,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審稿較高效,適合文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的發表,投稿者需注意格式規范。
聲明:以上信息摘自網絡公開資料,如有不準確,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