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4 10:44:0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高血壓患者的心理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高血壓; 心理護理; 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168-02
隨著我國醫療條件和社會福利的不斷改善,人口平均壽命迅速增長,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隨著年齡而增高,其中高血壓已成為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是代謝失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積極防治高血壓是減少致殘和致死率的重要環節,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指導。
1 心理護理
1.1 心理指導
為使患者對高血壓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出現的癥狀進行耐心而細
致的解釋,解除患者因疾病帶來的不愉快、恐懼心理和各種顧慮,保證勞逸結合、身心均衡,堅持定期服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創造良好環境
保持病房舒適,環境幽雅,給患者以賞心悅目的感覺。要求清潔、整齊、舒適美觀、空氣清新,盡量做到輕重患者分住,恢復期患者病房可配置電視或收音機,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感受到身處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增強對生活的信念,以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1.3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尊重患者,愛護患者,耐心宣講住院規則、周圍環境、作息時間等。對患者隱私要嚴格保密,解除思想負擔,讓患者有在家一樣的感覺,視患者如親人、朋友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充分信任、理解;對患者不論身份、文化水平、社會地位高低均應一視同仁,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治療成功的保證。
2 護理對策
2.1 積極治療原發病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要針對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遵照醫
囑合理服用降壓藥。定期測量血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避免下降過快、過低。合并有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調脂或降糖藥物治療。目前降壓藥物的應用,仍需要更好的護理,因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發展較慢,需長期服藥,因此在服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藥物副作用,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2.2 保持良好心態,克服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
如果患者有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不安、大喜大悲等不良心理,會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因此高血壓患者必須改變急躁、易怒等脾性,學會沉著冷靜,自我調理,控制情緒,避免因各種強烈精神刺激引起劇烈的情緒波動??傊?,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治療高血壓病起到重要的作用,積極而平衡的情緒有助于維護血壓的穩定。
2.3合理飲食,控制煙酒
原則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飲食為宜,應少食多餐,多
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等。合理限制鈉鹽攝入是防治高血壓的主要措施之一,故飲食不宜太咸,盡量少吃咸菜、咸魚、咸肉、醬油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同時戒煙、戒酒。
2.4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壓患者的大敵,預防便秘除日常多進食粗糧及富含粗纖
維的食物外,還需適量飲水;若出現便秘,應早晚清潔腸道,刺激腸蠕動,以利于排便;排便時注意不宜過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壓驟然升高而致腦出血等危險情況發生;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服用緩瀉劑。
2.5保證充足睡眠,間斷低流量吸氧
保證充分的睡眠和適當休息,必要時可給予安定等鎮靜劑;一般認為
臥床休息也可使血壓下降,并降低氧消耗量,減輕心臟負擔,同時可以改善腎臟血流;低流量間斷吸氧可改善腦細胞需氧量。
2.6堅持鍛煉,并讓家屬與之配合
【關鍵詞】高血壓;心理護理;情緒;心理壓力
【Keywords】Highbloodpressure;MentalNursing;emotion;MentalPressure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099-02
高血壓又稱為“身心疾病”,它有著病程長、見效慢、多反復發作的特點,許多患者在得知自己血壓高時,心理負擔重,身心長期處于疲憊狀態。在外界及內在的不良刺激下,都會引起劇烈、長期的應激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導致血壓升高[1]。實踐證明,針對高血壓患者的各種情況給予心理上的護理,對控制血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起到重要作用[2]。
1做好心理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
通過與高血壓患者交談,適時采用傾聽、疏泄、安慰、鼓勵、保證等支持性心理支持技術。使其發泄出內心壓抑的感受,設身處地地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態度平和、誠懇,并通過眼神、表情等肢體語言來顯示對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使其感到親切,增加信任和安全感,逐步解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的心理。使其以最好的心理狀態來配合、接受治療,以取得最佳的療效。
2引導高血壓患者正確認識和重視病情
許多高血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沒有足夠的重視和正確認識。有的患者認為高血壓是小病,心臟病才要緊,常常忽視對血壓的控制,以致引發心、腦、腎疾病等并發癥。有的患者認為自己的父母都患高血壓病,自己患病也是在所難免的,不清楚高血壓的遺傳只是一種可能性,自己患上高血壓與父母的情況并不完全一致。更有的患者,常以癥狀來決定病情,每當出現有頭昏、頭痛、胸悶、氣短、腰酸腿軟、失眠、四肢乏力等周身癥狀,認為自己的血壓高了而隨意加大藥劑量,還有的患者隨意停藥、憑經驗服藥、不定期復查等行為。這些都體現出了高血壓病人對待自己的病情沒有足夠的重視和正確認識。作為醫護人員,應針對病人不同情況進行心理安撫和健康知識宣教,引導高血壓患者正確認識和重視病情,讓他們明白高血壓診斷治療的依據是血壓水平而不是癥狀的有無或輕重。在對待病情上不麻痹大意,不延誤治療,不抱僥幸心理。從思想上認識到疾病的危害性和科學治療的重要性,改變對待病情不嚴肅的心態,堅持服藥、低鹽、低脂飲食、自我監測和合理適量運動等自護行為的重要性,重視病情,相信科學,珍愛生命。
3指導高血壓患者學會自我控制調節情緒
良好的心態對于身體和精神疾病常起到治療或有助于健康的作用。美國著名教授弗里德曼曾因自己的血壓太高而無法正常工作,為了研究自己的病因,做了著名的“撿豆子”和“下國際象棋”兩個實驗。他在做這兩個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火爆的脾氣和急躁的性格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隨著實驗的繼續開展,自己的耐心和承受失敗能力在逐步地增強,他的血壓不僅不再升高,反而下降了。實踐證明,高血壓病人若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盡量減少情緒波動,這對保持血壓相對穩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大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情緒會受到很多生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醫護人員要認真細致的了解病人的情緒變化,指導病人學會自我控制和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幫助病人克服心理上的因擾。鼓勵病人參加有益的業余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拓寬人際關系的幅度,擴大生活領域和豐富生活內容,結識良師益友,改善人的心理活動。同時,正確引導病人能夠做到合理評價自己的言行,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尊重社會的需要和集體的意志,自覺調整個人行為和社會要求之間的關系,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閑言碎語,對情緒容易激動的高血壓病人,當怒火上升、欲發雷霆時,告訴他們用語言暗示自己:“生氣是自我懲罰,煩惱是和自己過不去,發怒是無能的表現?!币源苏{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情緒穩定和心境平和的狀態。
4讓高血壓患者懂得如何減輕心理負擔
一些高血壓患者在發現自己的血壓升高后,心理負擔變得很重,情緒很不穩定,整天憂心忡忡的,長期交感神經興奮過度,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精神高度緊張,致使血壓居高不下。又因長期受到疾病折磨而產生消極沮喪、缺乏治療信心等不良的心理反應,覺得自己給家人帶來了負擔,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包袱,從而不愿意按時服藥,不肯在食療、體療等治療方面進行配合;也有的患者因降壓治療一時不理想,而對治療失掉了信心,變得心情更加煩躁,焦躁不安,怨天尤人[3]。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讓高血壓患者懂得如何自我減輕心理負擔,對治療高血壓具有積極的作用。
首先,患者要有長期與病魔作戰的思想準備。目前,高血壓病的治療尚缺乏治本的方法,病人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病情,主動配合藥物治療。其次,高血壓患者要重視性格修養,避免出現心理障礙。高血壓病發作時多伴有煩躁、易怒、沮喪、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抑郁、焦慮、恐懼等心理,這成為血壓升高的誘因[4],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而患者平時要重視自身的性格修養,養成冷靜,處事不驚的良好習慣。再次,患者要學會一些放松心態的小“招數”。如利用做深呼吸的方式來使全身放松,將精力集中于慢呼慢吸氣上,呼吸柔和平緩,連續幾次就能馬上使心情恢復平靜。常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消除緊張因素保持血壓穩定的活動。如種花草、養鳥養魚、聽音樂、學書法、繪畫、釣魚等,均可陶冶情操,寧心怡神。還不妨練練氣功,打打太極拳,做做健身操等。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聽聽委婉動人的輕音樂,均能對大腦皮質功能活動起到有益的調整作用,達到減輕心理壓力的目的。最后,協調好患者和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獲得家庭理解和支持,共同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5]。
總之,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往往因終身患病,長期用藥,經濟負擔重,擔心并發癥等心理因素影響治療。因此,采取及時而有效的心理護理,協助患者正確化解各種不良情緒,掌握自我療養規律,使患者面對應激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調整,提高治療依從性,保持血壓平穩,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德福心理.高血壓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調節[EB/OL].省略/zrbq.aspbid=63&sid=201&id=1786,2009/6/24
[2]馬玉琴,張秀芳.淺談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護理[J].醫用放射技術雜志.2007,262(6):36
關鍵詞 社區 高血壓 自我管理 心理干預 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筆者采取心理干預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結合的模式,探討社區高血壓患者康復治療方法。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居住于上海市黃浦區老西門社區居民,從5000名社區高血壓管理對象中招募、篩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60例,高血壓診斷標準為:WH0 1999年制定的高血壓患者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患者。排除腫瘤患者、繼發性高血壓、行動不便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平均54.6±6.7歲,平均血壓158±11.4/103±11.9mmHg,病程>6年。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21例,大專以上29例。隨機分為自我管理組+心理干預組(SEM+PSY)和對照組(CONTROL)各30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血壓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關鍵詞】 降壓舒心操;步行訓練;臨界高血壓;心理狀況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3
Evaluation on influence by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atients FANG Yan-n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Puning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Puning 5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alking train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aining, both groups had lower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P
【Key words】 Step-down comfortable exercise; Walking training;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臨界高血壓主要是指患者的血壓值在正常血壓至確診高血壓之間, 若不及時預防很有可能發展為高血壓。高血壓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為主要的危險因素, 容易引發腦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腎臟病等并發癥, 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 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臨床上治療高血壓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 而近幾年非藥物治療已經逐漸成為防治高血壓的一種主要手段。目前, 在預防臨界高血壓發展為高血壓上, 以有氧運動為核心的運動療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 降壓舒心操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9月在本院就診的120例臨界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相關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5年1~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臨界高血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男25例, 女35例, 年齡38~78歲, 平均年齡(60.47±5.84)歲, 平均病程(1.32±0.21)年;對照組男22例, 女38例, 年齡40~79歲, 平均年齡(62.64±5.45)歲, 平均病程(1.53±0.4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診斷標準;②患者的收縮壓為12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張壓為90~100 mm Hg;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嚴重的心、腦、腎等疾?。虎诨颊咛幱谌焉锘虿溉槠冢虎刍颊叩木瘛⒅橇σ约八季S異常而無法配合本次研究;④患者除了采用降壓舒心操與步行訓練之外還進行了其他訓練;⑤患者的體質虛弱或肢體功能存在殘障而無法進行康復訓練。
1. 3 訓練方法 對照組采用步行方法訓練?;颊卟叫?次/d,
40 min/次, 速度為中速, 訓練過程中保持患者的靶心率為(170-年齡)次/min, 持續訓練3個月。
觀察組采用降壓舒心操訓練?;颊哒莆战祲菏嫘牟俚牟襟E、要領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練習3次/d, 每次做一套完整的降壓舒心操, 持續訓練3個月。
所有患者在訓練的同時, 接受健康指導, 主要包括常規血壓監測、心理干預、飲食指導、用藥監測以及并發癥預防等。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在訓練前后對患者的血壓與心理狀況進行測量。①血壓測量。測量血壓前, 患者保持坐位安靜休息約5 min, 禁止吸煙或飲咖啡30 min, 要求患者排空膀胱。測量患者同一側上臂血壓值, 讀取3次測量值。②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 主要評定患者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焦慮以及抑郁狀態。其評分分為5個等級, 0分為沒有, 1分為很輕, 2分為中等, 3分為偏重, 4分為嚴重。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血壓值比較 兩組患者訓練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訓練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訓練后的舒張壓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癥狀自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訓練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均優于訓練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界高血壓對患者的各個靶器官不會造成器質性損害, 但是臨界高血壓容易發展為高血壓疾病, 最終導致患者的心、腦以及腎等靶器官受到損害[1]。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對臨界高血壓患者實施干預, 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幾年, 運動療法已經逐漸成為臨界高血壓患者康復的理想手段。其中, 以有氧運動為核心的運動療法對臨界高血壓患者心臟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作用, 這主要是由于適當的運動能夠改善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機能, 降低患者交感神經的興奮性, 提升患者迷走神經的張力, 進而緩解患者小動脈痙攣現象, 改善患者的微循環系統[2, 3]。與此同時, 適當的運動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 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 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境, 從而能夠穩定臨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臨界高血壓患者的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 主要包括步行、有氧舞蹈、太極拳以及體操等[4]。
降壓舒心操又被稱為10分鐘降壓操, 主要是依據中醫的“平肝息風”理論, 以按摩患者的穴位為主要方式, 同時配合肢體動作的一種康復健身方法[5]。在按摩的過程中, 主要是以患者的太陽、百會及風池等相關穴位為主, 按摩這些穴位時應以患者產生局部酸脹、皮膚微紅為宜。臨界高血壓患者持續做3次/d, 能夠改善患者的微血管收縮作用, 解除患者的小動脈痙攣現象, 疏通患者的氣血, 改善患者體內的陰陽平衡, 從而能夠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6, 7]。與此同時, 患者在練習降壓舒心操時, 應全身放松, 保持均勻的呼吸, 使大腦中樞處于保護性抑制狀態下, 從而能夠降低患者血液中的兒茶酚胺, 減少血管的外周阻力, 進而增加患者動脈管壁的順應性, 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血壓, 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訓練后的血壓下降, 且心理狀況得到了改善。
步行訓練屬于一種全身性的低強度有氧運動, 能夠提高人體心血管系統功能。臨界高血壓患者進行步行訓練, 可以提升患者肌纖維的彈性及其關節的韌性, 擴張患者的肌群內毛細血管, 改善患者血管的順應性, 降低患者血管的緊張度, 進而減少血管的外周阻力。與此同時, 步行訓練可以緩解臨界高血壓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 舒緩患者神經、肌肉及血管的緊張狀態, 最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訓練后的血壓相比訓練前降低, 且焦慮狀態有所改善。
降壓舒心操與步行訓練都屬于一種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能夠起到一定的降壓效果, 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其中, 降壓舒心操不需要借助訓練儀器, 簡單易行, 且容易堅持, 不受場地的限制。步行訓練也具有簡單易行、不受場地限制等優點, 但步行訓練的方式較為單一, 患者往往難以堅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訓練后的血壓值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降壓舒心操應用于臨界高血壓患者中, 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 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 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壯苗, 李翠云, 劉芳, 等.降壓舒心操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心理狀況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16):1898-1901.
[2] 李壯苗, 李翠云, 劉芳, 等.降壓舒心操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30-131.
[3] 黃雅雯.有氧運動對高血壓及生命質量的影響.現代預防醫學, 2011, 38(16):3258-3259, 3262.
[4] 王鵬.有氧運動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和運動能力的影響.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3, 32(5):89-93.
[5] 張艷春, 黃金波, 楊旭, 等.高血壓患者的有氧運動.中國循環雜志, 2013(z1):259.
[6] 王愛明.不同程度有氧運動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36, 38.
[7] 張學領.長期有氧運動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的調節.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45(1):73-77.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的診斷標準[2],全部病例排除繼發性或惡性高血壓、高血壓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無法堅持治療或不愿參與心理干預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治療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6.3±3.3)歲,收縮壓(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103±5)mmHg;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2±4.1)歲;收縮壓(165±5)mmHg,舒張壓(104±3)mmHg。兩組患者病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給予降壓藥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對照組常規給予降壓藥。治療組心理護理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導患者掌握和學會應對、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F代醫學研究證明心理壓力過大會降低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虛而入,而致機體罹患疾病。因此,應指導患者做到正確面對壓力;避免在同一時間內做多件事情;目標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樂”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娛樂,會使心情舒暢;學會主動宣泄不良情緒。
1.2.1保持樂觀情緒心理學研究顯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積極的信念及頑強的意志是保持樂觀情緒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善于發現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廣交朋友,積極參加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
1.2.2培養穩定心理對外界事物反應適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高血壓患者應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健全的性格,遇到困難與挫折能泰然處之,避免過激反應,切忌感情用事。
1.2.3保持心理平衡做到與朋友坦誠相見;待人寬容謙讓;如遇挫折和困難,學會暫時逃避;避免異常行為等。
1.2.4加強人際交往應適當注重自身的儀表外貌,避免過分注意自身缺陷;避免過分謙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與人交往要誠懇,勿過多責難或要求別人,以免身陷不利的情境中。
1.2.5學會主動關心要學會“換位思考”,他人遇到挫折或困難時,選擇適當的方式真心實意地給予幫助。
1.2.6學會并培養幽默幽默是減輕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患者穩定情緒、消除憂慮。培養自身幽默時,要注意豐富知識面;培養審時度勢、細致深刻的環境洞察力,只有這樣,才能以恰當的比喻、詼諧的語言使人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
1.3觀察指標血壓的測量要定點、定人,均由同一個護理人員進行操作,從而有效避免了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在入院當天測量的血壓為治療前的血壓,測量5次后取平均值,15d后的血壓同樣是測量5次取平均值。測量的時間點一致,從而有效避免了不同時間人血壓的誤差因素。
1.4療效判定標準根據衛生部(現衛計委)高血壓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下降10~20mmHg;或收縮壓下降>30mmHg;③無效:血壓未達到上述有效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壓下降幅度明顯超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后高血壓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的健康[3]。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僅會影響人對自身健康和生活的感受質量,也影響著衰老的速度。故增進與維護心理健康是護理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適應與完好狀態,心理健康標準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無精神障礙;性格健全;情緒穩定,能應對緊張壓力;適應周圍環境,能參與社會活動;人際關系良好、和諧,有一定的交際能力;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在職業和生活中,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過著高質量的生活[4]。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多見于老年患者,需終身治療,治療目的是將血壓降至最大耐受程度和理想水平,同時還應注意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老年高血壓患者容易受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良心理[5]。如經常緬懷以往的業績,悔恨過去的缺點與不足;羨慕中青年時期的光輝前程和大好機會,埋怨過去錯失的良機;對某些不正之風看不慣,但又喟嘆自己已無能為力等??傊?常心情復雜,感慨萬千,易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國內學者提出以下解決方法: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其以往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盡到自身應盡的責任。如今步入老年,受到國家照顧,生活有保障,享有較好的醫療福利待遇,對此應感到滿足,安度晚年。遇有不快之事,要以健康和大局為重,以豁達的態度自我解脫,泰然處之,并將注意力轉移,使心境舒暢。老年人如有郁悶、憤怒、驚恐、苦惱等情況,應對家屬、朋友或組織傾訴、宣泄,爭取得到他人的幫助和勸導,做到“想得通、看得開、放得下”,解除精神壓抑和不快。為了消除或轉移不良情緒和注意力,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愛好或專長,參加一些文體或社會活動,或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以增加生命活力[6]。
另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如戒煙、節酒、起居、飲食等。古人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適當的外貌修飾,改善形象,是在心理或生理上均有
[關鍵詞] 高血壓 焦慮 心理護理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8-02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for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62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two groups are accepte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of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groups,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of blood pressure. Results Experimental course of group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duc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after anxiety rating scale scores are more experimental and blood pressure down before (P
[Keywords] Hypertension; Anxiety;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近年來,高血壓在我國的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中國老年高血壓患者已超過8000萬,數量占世界各國之首,其防治問題是當前醫學界研究的首要問題之一。[1]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在許多地區已成為超過腫瘤的最主要殺手?,F代醫學模式認為,疾病的發生是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高血壓病作為目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發生發展與轉歸受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2]大量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焦慮與高血壓的發生風險獨立相關,高血壓家族史、焦慮、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故能否有效地調節情緒直接影響降壓效果。本文通過對伴焦慮情緒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對其心理問題實施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從而帶動患者及家屬進行參與,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6年2月-2008年7月從東麗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中選取62例高血壓患者,入選標準:入院前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均經內科正規抗高血壓治療2周以上。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59-75歲,平均年齡(66.8±5.37)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10年,平均(6.5±2.7)年。
1.2 調查方法 將62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1例,兩組均給予相同的藥物治療與基礎護理,實驗組在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與基礎護理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通過患者自填量表的方式收集資料,每份問卷完成后當面收回。對調查表內容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我感受,獨立填寫完成,不能填寫的可由責任護師代為填寫。患者在體測前、后服用藥物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為期4周的心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1.3.1 血壓的測定 所有患者每天測血壓1 次。
1.3.2 焦慮癥狀和生活質量的評定 應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程度。每個問卷包括20個條目,其中焦慮自評量表按癥狀出現的頻率采用4級評分法,其中17項是正向評分題,3項是反向評分題,即“沒有或很少時間”,正向題為1分,反向題為4分“小部分時間”,正向題為2分,反向題為3分“相當多時間”,正向題為3分,反向題為2分“很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正向題為4分,反向題為1分。將20項的得分相加,凡總分超過40分說明有焦慮,分值越大,焦慮越嚴重。
1.4 干預與健康教育方法 (1)支持療法,每周由醫生與患者進行1次個別交談。每次交談10-30min,內容主要包括對疾病及治療的正確認識;對不良情緒的調適;人際關系的調適;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2)運動指導,教會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利用聽音樂、散步、慢跑等有氧鍛煉方式消除患者的精神壓力。運動要注意個體化和循序漸進,要求每天至少練練習1次,每次約20min。(3)飲食指導,普及高血壓病的飲食治療知識,爭取家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在護理過程中,護士應運用鼓勵和安慰性語言,如“您藥吃完了,現在血壓開始下降了,不要害怕。”[3]大力開展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宣傳,舉辦高血壓知識講座,加強用藥指導及血壓監測。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軟件包11.0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SAS評定結果比較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過心理干預后,情緒穩定,心境平和,減少了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SAS評分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實驗組與對照組SAS評分比較
注:*P
2.2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下降情況比較 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表2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血壓下降情況比較(mmHg)
注:*P
3 討論 高血壓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緒障礙和睡眠障礙,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不良的情緒可引起大腦皮層興奮,促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動脈出現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處于興奮狀態和良好的情緒時,神經抑制解除,有利于肢體功能恢復。本研究發現,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均能按醫囑堅持服用降壓藥,有效控制血壓,但降壓效果兩組比較仍有統計學差異。心理行為綜合干預治療老年高血壓病,降壓效果及心理狀態的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心理干預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常規高血壓藥物治療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以及血壓均比干預前明顯下降,且心理干預組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從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考慮病人的心理狀態,結合其個性特征,給予心理干預,必要時可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讓病人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4]在心理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結果也可以看出,合適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SAS評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焦慮狀態。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健康教育,老年男性高血壓患者改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差控制良好。[5]通過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不是單純器質性疾病, 它與心理狀態互為因果。通過采取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對疾病的控制是有效的。因此,在臨床中注意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變化,把降壓藥物治療與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對血壓的穩定控制是大有裨益的。[6]
參考文獻
[1] 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共識專家委員會.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專家共識(下)[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9,9(2):79-83.
[2] 周建芝,穆樹敏,王志軍.高血壓病患者焦慮情緒調查及心理護理干預分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7(8):526.
[3] 金紅妍,孫永玉.心理干預在高血壓治療中的作用[J].吉林醫學,2007,28(2):232.
[4] 陳德琴.心理干預在高血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1):1714.
方法 對癥護理與一般護理。結果 108例患者血壓均控制在舒張壓
結論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可以達到提高療效,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
【關鍵詞】 護理 高血壓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1]。筆者臨床護理高血壓患者108例,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近5年護理的高血壓患者108例,其中男56例,女52例。平均年齡68歲。
1.2 診斷標準 高血壓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2 護理
2.1 對癥護理
(1)出現明顯頭痛、頸部僵直感、惡心、顏面潮紅或脈搏改變等癥狀、體征時,讓患者保持安靜,設法去除各種誘發因素。(2)有失眠或精神緊張者,行心理護理,同時配以藥物治療或針刺療法。(3)有心、腦、腎并發癥患者應嚴密觀察血壓波動情況,記錄出入液量;高血壓危象患者應嚴密監測其心率、呼吸、血壓、神志等生命體征。(4)冬季應注意保暖,室內保持恒定的室溫,洗澡時避免受涼。
2.2 一般護理
(1)休息:早期宜適當休息。工作過度緊張、血壓較高、癥狀明顯或伴有臟器損害者應充分休息。通過治療血壓穩定在一般水平、無明顯臟器功能損害者,除保證足夠的睡眠外,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提倡適當的體育活動,不宜長期靜坐或臥床。(2)飲食:適當控制鈉鹽及動物脂肪的攝入,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適當控制食量和總熱量,以清淡、無刺激的食物為宜,忌煙酒醫學|教育網整理。(3)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根據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給予指導。訓練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導親屬要盡量避免各種可能導致患者精神緊張的因素,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矛盾沖突。
3 療效評定標準與結果
3.1 療效判定標準 按衛生部頒布的有關“心血管系統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對療效的規定,舒張壓
3.2 結果 108例患者血壓均控制在舒張壓
4 體會
在高血壓病的防治過程中,要加強健康教育:(1)宣教高血壓病知識,合理安排生活,勞逸結合,定期測量血壓。(2)堅持長期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3)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維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醫學|教育網整理。(4)注意飲食控制與調節,減少鈉鹽、動物脂肪的攝入,忌煙、酒。(5)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劑。(6)適當參與運動。(7)定期隨訪,高血壓持續升高或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癥狀時,及時就醫。
[關鍵詞] 高血壓;健康宣教;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7(c)-0143-02
心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人首位死因,其中高血壓病是第一危險因素。對于新疆地區維吾爾族群眾,高血壓為極高發病,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血壓每升高20/10 mmHg,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將倍增[7],故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降壓。該研究通過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329例維吾爾族高血壓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出院后隨訪并監測血壓,使患者進行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習慣調節、正確使用降壓藥物等對癥防治,有效的控制了血壓,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時間:2012年1―6月;地點: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調查對象:隨機抽取≥18歲的新疆維吾爾族高血壓患者329例,其中男194例,占58.97%;女135例,占41.03%。排除心腦血管嚴重并發癥。
1.2 診斷標準
按《中國血壓測量指南》[1]中高血壓診斷的血壓閾值:未服抗高血壓藥物下,診室收縮壓≥140 mmHg (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家庭血壓≥135/85 mmHg;動態血壓:白晝≥135/85 mmHg,全天≥130/80 mmHg;或2周內服用降壓藥物者診斷為高血壓。
1.3 臨床護理
經過統一培訓, 護理人員掌握《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2]內容, 熟悉抗高血壓藥物種類適應證、不良反應等。加強高血壓患者的健康宣教,明確治療目標, 即控制血壓升高及癥狀,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囑患者限制鈉鹽,建議攝鹽量不超過5 g/d,合理膳食,減少膳食脂肪攝入。積極運動干預,超重及肥胖患者減輕體重??垢哐獕核幬镉盟幹笇?,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避免情緒緊張,加強心理調節,保持心情愉悅、情緒平穩等。護理人員每日觀察病情變化并測量血壓二次護理措施。
2 結果
通過住院期間的檢測和出院后隨訪,平均療程3個月后,329例新疆維吾爾族高血壓患者,收縮壓SBP控制在(106.87±18.19)mmHg,舒張壓DBP控制在(72.09±11.49)mmHg(結果顯示如表1)。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病, 血壓升高會對腦、心、腎、視網膜等器官造成慢性持續性損害,嚴重者可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腎病等?;颊咴皆缰匾曌o理干預, 就可能防止高血壓導致的并發癥的發生。與孫洪波[8]、杜秀清[3]等研究報道得出加強高血壓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人確切理解高血壓的含義、危害, 明確治療的目標,患者遵醫行為增強,能有效地控制的血壓。此項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3個月后患者收縮壓SBP控制在(106.87±18.19)mmHg,舒張壓DBP控制在(72.09±11.49)mmHg,血壓均在正常范圍,收縮壓
加強服藥依從性教育,防止漏服、多服及不按時服,是血壓控制的重要因素。據杜秀清研究報道不遵醫囑服藥是血壓控制不佳的首要因素[3]。維吾爾族群眾膳食中以肉食為主,鹽普遍攝入遠高于生理需要量(5 g/d),減少攝鹽量可預防高血壓及減少發病率[4]。大量動物實驗、人群調查及干預研究均證實,膳食鈉攝入量與血壓呈正相關,高鹽攝入是導致血壓升高的一個重要的易患因素之一的結論[5],因而,限制膳食中鈉的攝入對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具有重要的意義。適當運動,有氧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和非高血壓人群的血壓均下降[6]。戒煙限酒,減輕體重對肥胖患者的血壓控制是非常有好處的。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等。
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健康宣教、臨床護理,使高血壓病患者從心理、生理等方面逐步提高對高血壓病防治知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患者能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遵醫行為, 從而形成對高血壓病防治的良性循環,是防治高血壓病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王文,張維忠,孫寧玲.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 19(12):1101-1115.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3] 杜秀清, 張芬燕.住院高血壓患者80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2(10):35.
[4] 陳鳳輝,程祖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人”高血壓與攝鹽量、攝鈉量相關性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9,32(7):882-884.
[5] Korhonen MH, Litmanen H, Rauramaa R, et al. Adherence to the salt restriction diet among people with mildly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J]. Clin Nutr,1999,53:880,885.
[6] 陳玉梅.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探討[J].中華誤診學雜志,2010,3(10):1827-1828.
[7] 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 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2002,360:1903-1913.